與某人吃飯時說起各地佳餚,我倆都不約而同地覺得香港雖是美食之都,但其實真正地道的東西實在不多。粵菜自然無話可説,不過我就從來不會在香港吃潮州菜,而某人也覺得香港的東南亞美食不如其家鄉出色。

人家都說這家的牛丸如何出色那家的魚蛋如何彈牙,不過我卻覺得香港的牛丸魚蛋一直都是那麽普通。牛丸從來都是牛味香味肉汁欠奉(因爲汕頭的牛丸會以人手拍打和加入豬油),而魚蛋則總是不夠爽口彈牙(原因不詳,大概是汕頭海鮮與香港不一樣吧)。另外香港的所謂潮州打冷也一直讓我費解,須知潮州話裏面從來都沒有打冷一詞,而那些食物又實在不夠正宗。不過正宗的凍蟹大家未必敢吃,因爲要把活生生的花蟹浸泡在醋或酒裏數天然後生吃,少點膽色都不會吃,還沒算冒著患上肝炎的危險。香港做得最好的潮州食物大概是鹵水鵝吧,起碼鹵水汁做得不錯,也沒有正宗的那麽咸(不過潮州人大多會和潮州粥伴吃,咸一點都算正常),可惜鵝肉就比較遜色,沒有汕頭的鹵水鵝肉那麽瘦嫩。

母親回憶說幼時因爲她的外公是漁夫,所以經常有各式各樣的海鮮吃,而且食法非常浪費。會把什麽生蠔瀨尿蝦等等各種海鮮大雜燴放在一個鍋裏,然後就用水煮,最後只喝湯其他的就全部扔掉,哪有現在的人那麽懂得吃。哈哈,説到母親鄉下的特產,就非要提一種叫海石花的植物。我小時候外婆經常從鄉下帶來海石花,然後用水煮至融化,待水冷卻後便會成爲啫喱狀物體(與大菜糕一樣不過味道不同),然後切開用糖水再煮一次。這種海石花據説可以排毒養顏,有海中燕窩之稱。不過等我長大後就聽説海石花因爲過度採摘而一度消失,幸好最近又再次出現了。

父親是潮州普寧人,其家鄉最出名的東西就是鴨頸糖、硬豆腐(潮州話叫豆乾)、豆醬、麵綫以及一種不知名的乳制品(做法與芝士同出一徹)。鴨頸糖其實是花生糖包著一層軟糖和芝麻,在九龍城的和記隆有售,不過比我小時候吃的就始終略欠鬆化(大概是不夠新鮮)。至於其他特產都不合我的口味,所以小時候父親每次煮飯我都喜歡躲起來,因爲他老愛逼我吃那些又咸又乾的炸豆乾和韭菜炒麵綫。

其實有另一種潮州食品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就是韓江橋牌沙爹醬。香港人吃沙爹醬可能只會到超市買,其實我更愛汕頭沙爹醬,因爲它一點也不辣而且非常香口,是我吃火鍋時必備的醬料。雜貨店有售。

今晚難得我只是「陪吃」,某人就去了一家在 Openrice 評價很高的東南亞菜館(因爲我不嗜辣和香料),而且還點了冬陰公。我問某人食物水準如何,他說只可算是不過不失,我笑說這是因爲他兒時吃慣好東西,所以要求高。點菜時我不斷指著菜譜要自稱廚藝了得的他煮這個那個給我吃,好讓我品嘗最正宗的東南亞菜。

在這裡讓我貢獻一個簡單食譜:香煎龍脷。不知道什麽原因,香港的龍脷魚便宜得有點過份。母親最近就頻頻買龍脷,因爲市場賣的超級新鮮龍脷魚(每條約 15cm 長)平均只是港幣兩元一條。母親說雖然龍脷柳很貴,但是這種小型龍脷就沒人喜歡,因爲沒有多少肉,香港人不知道怎麽吃(在汕頭可是非常貴價的魚)。其實只要買回家把魚頭砍掉(因爲魚頭沒有肉),用鹽腌半天,然後拍上生粉,用油煎至熟透爽脆即可。吃的時候我會把魚尾沒有太多肉的地方連骨頭一起吞進肚子,因爲骨頭已經被煎得脆脆(感覺比吃炸魚皮好吃得多),所以只要咀嚼時小心一點就絕對沒有問題,而且還可以吸收很多鈣質。每次母親弄這個香煎龍脷,我都會吃上五六條方肯罷休。下次有機會再貼照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sena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