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去年一篇文章的伸延,建議大家首先閲讀該文,以免不知所云。再次聲明,本人並非化學學者,所知所得均來自網上研究報告,如有不盡不實,歡迎賜教。

今年似乎好多品牌都以「陽光下的穩定性」作招徠,不斷強調防曬成份在陽光下會被分解,所以就推出什麼專利配方,讓用家可以有全面的保護。

好吧,又到破解商家花招的時間。說到 photostability ,即光穩定性,最好的單一成份就是我之前提及過的 zinc oxide 氧化鋅。市面上大部份聲稱容易被陽光分解的防曬成份均為化學成份,加上能夠覆蓋的陽光波段不足(基本上現時沒有任何防曬成份能夠覆蓋比氧化鋅更長的波段),所以多數會用多種化學成份互相補足。由於化學成份多,因此會增加皮膚的負擔,而引起皮膚過敏的機會也較大。

至於氧化鋅,不但覆蓋波段廣泛,其光穩定性也得到實驗室的研究證實,加上氧化鋅對皮膚的刺激性近乎零,甚至會作為治療皮膚炎的藥物,所以一直是我防曬的首選。不過氧化鋅有三個問題,一是其價格昂貴(否則到現在為何還會有生産商用化學成份?);二是單一成份難以達到高 SPF 值(所以高 SPF 值的防曬產品大多會混合氧化鋅和其他化學成份,或者 titanium dioxide 二氧化鈦);三是氧化鋅塗上皮膚後遇汗就會呈白色狀不夠雅觀,不過只要把氧化鋅的粒子變小即可解決這個問題。

後來有人發明一種名為 Z-cote 的專利成份,這種配方就是把氧化鋅的粒子分解到 0.2 micron 以下。這個時候問題就出現了,微粒氧化鋅的光穩定性不足,而覆蓋的光波段也沒有原來的廣,怎麼辦呢?於是 Z-cote 的發明者就用矽靈 dimethicone 包住微小的氧化鋅粒子,借此能夠增加 Z-cote 的光穩定性以及覆蓋波段。按此說法,Z-cote 豈不是當今最強的防曬成份?哈哈,只不過又有研究指出氧化鋅的粒子越小,能夠穿過皮膚滲入身體器官和損害基因的可能性就越高。只是這些試驗暫時只是在白老鼠的身上進行,現階段還具有爭議性。

這個不行那個不好,那到底應該選擇哪一個呢?對我來說,什麼危險還暫時不能夠證實,不過從我錢包裏掉出來的錢卻是實實在在的。某名人代理的 Z-cote 防曬產品索價六百大元,而同樣含有氧化鋅(不過沒有專利)的 OMI 防曬卻只售數十港幣。算下來就算我用量大到一個月用一瓶 OMI 防曬,五個月後都比不上買一瓶明星產品的價格,更不用提該明星產品的詳細成份網上資訊接近零。到這裡,我認真地覺得 OMI 需要付錢給我作為廣告費,我也想不通為什麼每次談到防曬都要為他宣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sena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