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最基本的開始,教大家認識自己的皮膚類型。要先瞭解自己的皮膚,才能針對問題。
水份是對皮膚最重要的元素,缺了水皮膚會容易衰老。如何辨別自己的皮膚是否缺水呢?除了在乾燥季節摸起來會粗粗的以外,毛孔也是一個很好的指標。大部分毛孔粗大的人都是因為皮膚缺水。如果水份足夠,皮膚會富有彈性和光澤,毛孔便會顯得細小。
除了水份,油份也是皮膚的另一元素。水份是越多越好,因為多餘的水份會自然蒸發掉。但是油份就必須保持平衡,太多太少都不好。油份的最大作用是避免水份流失。油份不夠,水就會隨著空氣蒸發掉;油份太多,又會容易堵塞毛孔,引發其他的皮膚問題。皮膚太油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也是缺水。因為不夠水,皮膚只好不斷地分泌油份來防止水份流失,然後很多人以為自己皮膚太油,又用含果酸的護膚品,結果又把水份帶走,變成一個惡性循環。以前碰見過一些乾性皮膚的人,死活說自己皮膚是油性的,硬是不肯聽我的意見,堅持用一些有泡沫的潔面產品。不錯,那些產品的確可以帶走臉上的油,但是也會帶走皮膚的水份。其中又沒有任何的滋潤成份,結果皮膚只會變得越來越乾。
所以護膚的首要任務便是:你到底是缺水還是缺油?如果皮膚富有光澤彈性,毛孔細小,油份分泌適量,恭喜你,你擁有非常好的皮膚。如果膚色暗啞,缺乏彈性,毛孔粗大,臉泛油光,痘痘長個不停,那你的皮膚是缺水不缺油的。如果你的皮膚富有光澤彈性,毛孔細小,但是幾乎沒有油的,那你屬於缺油不缺水的皮膚。如果你以上三個情況都不是(很難想像這個情況),那你最好開始正視自己的問題,因為你是屬於缺油缺水的皮膚,基本上這種皮膚只會出現在老年人身上。
先不說對付不同膚質的的方法。我覺得坊間對皮膚的分類不是很好。我們不能動不動就把皮膚分為:乾性,油性,中性和混合性。以我的皮膚為例,我天生是缺油缺水的,但是我不斷的喝水和塗上水份很重的的護膚品。假如我哪天什麼都不塗,我的皮膚是干性的;假如我塗了很好的護膚品,那便成了中性;如果哪天我剛到新的地方,又碰上月事,我又成了敏感性的。從中學開始我便縱橫於各大美容專櫃,不同的人都會對我說不同的話,因為他們都是針對我不同的缺點來品論我的皮膚(所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弄得我混亂非常。慢慢長大了,我才覺得我們根本沒需要把自己的皮膚分類,只需針對不同的需要來好好保養。
很多人會說自己皮膚是屬於敏感型,但其實亞洲人皮膚沒有多少是真正敏感的。亞洲人的皮膚比起白種人的其實抵抗力算是很強的,所謂敏感,其實都只是皮膚的小問題而已。人的身體有免疫系統,敏感的成因一般是免疫系統碰到外來的刺激(例如壓力,污染,氣候改變)而做出反應。對付真正的過敏其實只有一個方法:看皮膚醫生。大家都生長在一個充滿刺激的世界,任何類型的皮膚都會有機會碰見致敏原(例如不當的護膚品,睡眠不足,灰塵)而做出反應。如果情況不嚴重的話,只要找出問題的成因就可以解決。要是真地解決不了,還是看醫生好。一般人一敏感就會不斷的找新的護膚品,企圖治療皮膚。其實最好的方法是:什麼也不要用,改正自己的生活習慣。遠離了致敏原,皮膚自然會好的。過了一段時間再慢慢一樣一樣的用,找出致敏原。如果發現還是沒有用,那敏感的原因大概是你不能控制的,最好還是看醫生吧。
- Sep 11 Tue 2007 00:17
我的護膚心得(基本護理篇)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