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畫眉大多用眉筆,啡色灰色暗紅色眉筆我都有,但眉粉卻只有咖啡色。上次從十元店買的眉卡,眉型雖沒有個人特色,但是我卻愛上它的省時方便。可惜我沒有灰色的眉粉,碰上紫藍粉紅等眼影就覺得很不和諧。本來是可以用灰色眼影充當眉粉,但家裏的灰色眼影都帶有珠光,不適合拿來畫眉,所以這幾天我總是在不同的化妝品店尋尋覓覓。



可是幾乎所有眉粉都是啡色系的,而越來越勤儉持家的我不欲花上百塊買 Smashbox ,好失望哦!幸好最後我在 Maybelline 找到了!有眉蠟和眉粉兩邊,一邊要來定型另一邊則是染色。價格 69 元,算一般貴。須知道 NYX 那幾乎一模一樣的眉粉才四美金,可是加上運費就很不值。順便附上 Bobbi Brown 彩妝書有關選擇眉毛顔色的資料。大部分亞洲人天然顔色應該屬於黑色,如果染成深啡色就是brunette的,淺啡色就自然是 light brown 了。我認為如果頭髮顔色偏紅色的話,auburn 這個顔色也蠻不錯的。

assena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家裏的老爺機已經四年多,是時候要換新的了!我對電腦的要求從來都是可以用就無所謂(但鍵盤滑鼠就必須最好),頻頻更換徒然增加電子垃圾,但現在用的這東西實在太吵了,母親經常投訴,所以不得不換。看了好些型號,終於決定要這部BenQ All-in-one

assena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http://forvo.com/

上述網站可以查閲大量外語發音,對我來說當然是爲了品牌名稱的正宗讀法。注意,網站的發音是各地網友自己上載,未必有質量保證。所以學習的時候還要看看網友的地理位置以及其他人的評級。

例如以下這些經常被讀錯的:
Lancôme
Clinique (與clinic同音)
agnes b.
Hermès
Gianni Versace
Dolce & Gabbana

聽畢,是不是覺得還是讀 D&G 比較安全?即使想學習正確讀音,都不見得我們的舌頭能夠勝任。

例如下面這幾個,聽完我都快覺得我有點耳殘。

assena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是個喜歡挑戰權威的小女人,每次看見商家用各式各樣的花招來迷惑消費者,心裏總忿忿不平。所以今天教大家認識防曬用品,免得大家被人誤導,不過我是科學白癡,如有不盡不實敬請指正。

要防曬,首先得認識陽光。肉眼看得見的陽光大約是 400 至 700 波段,高於 700 屬於紅外綫,低於 400 則叫紫外光,所以即使肉眼看不見陽光,也不代表沒有紫外光的存在。

紫外光的光譜裏,波段 320 至 400 是 UVA ,波段 290 至 320 是 UVB ,而波段 290 以下則是 UVC 。大部份的UVC會被臭氧層反彈,所以我們只需留意 UVA 和 UVB 即可。研究說 UVB 只能接觸到皮膚的表皮層,使皮膚變黑。由於冬天地球遠離太陽,能夠接收的 UVB 份量不多,所以在冬天對 UVB 的防護就可以相對減少。至於 UVA 對皮膚的傷害就比 UVB 嚴重,因爲不論季節地球都有同樣份量的 UVA ,加上能夠透入皮膚的真皮層,不但會曬傷還會破壞皮膚細胞組織,令皮膚老化、失去彈性和光澤。因此,如果你要百份百地保護皮膚,就應該每次出門使用防曬產品。

再説防曬產品,以前不少人會混淆 SPF 和 PA 這兩個不同數值,但現在大家都已經聰明多了。首先 SPF 單純是指防曬產品能夠保護皮膚不受 UVB 傷害的時間長短。比如説在沒有防曬保護下皮膚 15 分鐘就會曬傷,然後塗了 SPF30 的產品就能夠提供 30 倍即 450 分鐘的保護,如果暴露在強烈陽光下,這個時間會減少,反之亦然。值得注意的是,防曬產品必須要塗抹足夠份量方有作用,最理想的是每平方厘米二毫克,因爲這個份量就是生産商測試產品 SPF 值的標準。如果塗抹不夠的話保護就會減少,例如 SPF30 的產品,塗抹二毫克就可以有 30 倍效果,但是塗抹 1.5 毫克則只有 13 倍保護。因此那些什麼防曬粉底防曬日霜根本不可能提供足夠份量來保護皮膚。

這時你或者會覺得不如索性塗上 SPF50 的防曬產品,便可安枕無憂。但是要留意,過高 SPF 值的產品可能會導致皮膚敏感,而且對皮膚造成的負擔也會過重,實在不適宜每天使用。因此我認爲最好就是使用 SPF30 的純防曬產品(而不是防曬粉底),然後把防曬指數視作十倍,這樣子的話估計坐在辦公室裏頭一整天都不用補(除非閣下被射燈長期照射),至於要外出的人還是需要兩至三小時補一次。

說完 SPF 就輪到 PA 值,這個數值主要是針對 UVA 而設,日本人叫 PA ,而歐美國家則稱爲 PPD 。PA 值有三個等級(PA+ / PA++ / PA+++),越多加號即代表保護力越強。以前歐美國家沒有類似的評級,所以舊式的防曬產品沒有標示,但最近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等權威機構也開始實施標簽法,規定以後生産的防曬產品都需要標明對 UVA 的保護程度。

如果防曬的主要目的是美白,那麼就最好選擇 PA 或者 PPD 值較高的防曬產品。由於 UVA 的波段範圍很廣,因此要有效抵擋 UVA 就必須從防曬成份著手。當然,保護越全面的防曬成份價格自然會越貴。下列圖表就是常見的防曬成份以及其保護能力。

上圖所示,大部份的防曬成份都能夠有效抵擋 UVB ,但可以提供全面保護的則只有氧化鋅 zinc oxide 一種,可惜氧化鋅容易出現白色微粒,幸好科技已經能夠將其粒子便小,白色粉末問題就從此解決,但是其成本也比其他成份昂貴數倍至數十倍。當然,市面上有不少防曬產品均會用上兩到三種防曬成份以加強保護,但是這也讓皮膚過敏的機會增加。如果肌膚容易敏感,最好選用物理防曬成份,即二氧化鈦 titanium dioxide 和氧化鋅,物理成份可以減少皮膚對化學成份的過敏反應,但當然,一般來説價格也會比較昂貴。

那應該如何得知防曬產品的成份呢?一般來講,我們可以從防曬產品的成份表開始看。大部份的標簽上都會標示出 active ingredients 有效成份,少部份更會標示出其含量,前文提到的 SPF 值就與這個含量有關。同一樣的成份,含量越高,按道理 SPF 值也會越高。但是過高含量容易阻塞毛孔妨礙皮膚呼吸,更不用提過敏問題。另外,我堅決反對使用含有美白成份的防曬產品,原因是美白成份已經會讓皮膚變薄(如果使用果酸美白)、降低皮膚抵抗力以及容易過敏,這個時候絕對不應該再為皮膚增加負擔。因此如果真的需要美白的話,我建議白天做好防曬保護,而美白則留待晚上才進行。其實如果防曬功夫做足,又何須使用美白產品呢?

擧個例子讓大家瞭解一下。最近天王嫂作代言人的某防曬產品,聲稱含有一種叫 Helioplex 的防曬成份,可以有效並穩定地提供防曬保護。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Helioplex 根本就是商家自己自吹自擂的名稱,簡單來説只不過是 avobenzone 和 oxybenzone 這兩種化學防曬成份。由於前者在陽光下數小時後就會慢慢分解,所以便加入後者來補足。但值得一提的是,電視廣告中的實驗是用不同 SPF 值的防曬產品作比較,而沒有考慮 PA 或者 PPD 值,之前說過 SPF 值只是針對 UVB 的時間長短,所以這些所謂的實驗實在有誤導之嫌。

對比前面的圖表,可以看見兩種成份分別能夠有效抵禦 UVA 和 UVB ,所以其防曬能力應該是不錯的,不過化學成份對皮膚造成的負擔始終會比物理防曬成份高。加上高達 SPF50+ 的防曬值,作爲日常使用實在有點過份了。由於歐美地區近年更改了 SPF 標簽制度,所有防曬產品最多只能出現 SPF50+ ,以前的 SPF100 等將不再出現。

除了臉部皮膚,眼睛也要防曬!只要油脂粒沒有出現,基本上防曬是可以塗在眼部皮膚上面,或者也可以選擇眼部專用防曬霜或者戴太陽眼鏡。還有,不要忽略脖子、胸膛和手腳的防曬哦!最後,大家使用防曬產品之前記得要搖勻,因爲防曬成份會沉澱的。

伸延閲讀:FDA 對美國防曬產品的新標簽法

assena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詞窮了,本想像以前那樣弄個成語,但是找來找去都沒有合適的,所以從今天開始以號碼代之!上一篇眼妝文已經是半年前,這段時間很少化妝,一來學習很累沒那個閑情,二來眼妝都沒啥新意,不斷地重復以前的煙熏妝,所以也不好意思獻醜。

今天的眼妝用的是前陣子新入的彩妝盤,畫法還是千篇一律,不過我放棄了超幼眼綫改爲粗眼綫,然後在眼綫上面曡一層藍色眼影。眉毛顔色選錯了,應該挑灰色系,但是我就是找不到我的灰色眉粉。值得一讚的是幾天前買入的眉卡,省了我一半時間畫眉,而且也不用慢慢端詳兩邊眉毛是否對稱!有機會要再買幾個。

與以前一樣,大家自行看圖識字,不明白的可以留言。相機是一貫的吃色,實際看上去是一個濃妝!睫毛也不夠好看,誰叫我沒帶眼睛買睫毛膏呢?



Primer: Urban Decay Primer Potion
Eyeliner: Naris Up Fluid Eyeliner in Black; Kate Gel Eye Liner (BK-3)
Eyelash: Fasio Hyper-stay Mascara Curl Volume (BK 001)
Eyeshadow: ModelCo Bow Couture Palette; Coffret D'or 3D Eyes Palette (04)
Brow: Smashbox Brow Tech (Taupe)

assena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